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職場倫理



職場倫理

觀念
大 約二十年前,曾任財政部長的李國鼎先生,曾經提出「群我倫理」,以補充固有「五倫」的不足,主要講的就是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倫理關係。這在當時引起不小的回 響,只是「群我倫理」的涵蓋面雖廣,但表現的內容不是界定得很清楚。現在法鼓山推出的「心六倫」,當中有一項即是「職場倫理」,應可把這種群我關係的互 動,表達得更完整。

良好互動是職場倫理的根本
職場倫理的涵蓋面很廣,包括政府、民間等公民營事業單位場所,也包括非營利事業的團體組織,凡是人與人之間工作上的互動關係,都叫做「職場倫理」。

在 過去的農業社會,職場並不容易凸顯。因為農業時期的工作型態,通常是單獨的個人或者一個小家庭在經營,比如裁縫、木工、理髮,都是單純的個人工作,並沒有 所謂的職場問題。此外,在英國或瑞士有著大牧場的國家,通常牧場就是由一個家庭負責,在山坡上放牧幾十頭的牛羊,便成為一個牧場,甚至有的牧場只有一個人 在經營。像這種情形,牧地雖廣大,但不能稱為職場。我也曾在加拿大看過一個農場,幾百畝的農地,從耕地、播種到收割,全部由一個人操作農耕機完成,這當然 也不能稱為職場。

職場是今日社會的產物,二十世紀以後,群聚型的都會城市成為人口的聚集中心,就連市區以外的郊野也在城市化,因此職場漸漸形成,從過去家庭式、家族式的產業,轉變而成為集團式、群體式的生產機構,所有的生產組織、工作場所,和參與的工作人員,都跟過去不同。

此 外,過去民間的種種行善,如造橋、鋪路、布施湯藥等,都是個人或者少數幾人的義舉,不算是一個慈善團體。現在,非營利事業組織的成立,能把一群有心人集中 在一起從事公益服務,這也是職場的一種,就像企業的管理一樣,也要注重經營和職場倫理。可惜的是,有些非營利事業團體不善管理,辛苦募來的錢,竟有一半是 用在人事費用上,花在目的事業的錢反而不到一半,那是非常可惜了。

實踐
互助互利,回饋貢獻
職場有大有小,主要的職場關係可分為三方面:投資者、員工與顧客。投資者雇用員工來推動生產,以創造好的產品來為顧客服務。在這當中,投資者可能不只一人,員工也有一群人,而服務的顧客當然愈多愈好,這些人在職場上產生的互動關係,便是職場倫理。

職場倫理中,首先是資本實業者,他們運用自己或者結合與他人的人際關係、工商關係、國際關係等,從事事業的投資生產,因此要有工作人員來執行。在工作人員之中、有的付出勞力、有的花費心思,譬如現在許多的工作,都是透過電腦和網路來達成,真正勞動的項目不多。

健全的職場倫理是,任何一方都要盡心盡力完成工作,創造企業利潤,而以最好的產品回饋給社會大眾。這樣一來,投資者、工作者與顧客三方受益,對社會都有貢獻。

各盡其責,服務奉獻
因 此,無論是大公司、小公司,或者跨國企業,都應該盡到職場倫理的責任,大家各盡其分,各盡其責,有多少的資源與能力,都應該奉獻給團體和整個社會。反之, 如果企業的負責人一心只想賺錢、欺壓員工,而員工只貪圖一份薪水,工作時偷雞摸狗,或者用欺騙的手段來榨取顧客的利益,這些都與職場倫理背道而馳。這樣的 企業,或許一時之間可以獲利,但是長期來看,一定是弊多於利,賺得了小錢,賺不了大錢。

互利的共同體
在 職場倫理中,投資者、員工和顧客三者之間,是一種互助的社會關係,更可說是一個共同體,彼此的利益都需要兼顧,不能只維護單方的利益。職場倫理,是一種相 互關心、互助合作的關係,職場雖分有不同部門,但是各部門之間,應該是互通有無,彼此支援、和睦協調,而上下之間暢通無礙的。否則,大家不會對工作盡心盡 力,甚至還會有人斤斤計較,覺得自己的付出與獲得,不成正比。

職 場倫理在講求盡心盡力、盡責盡分之餘,更應彼此愉快的互動與合作。在職場中,如果每個人都能無私奉獻,克盡本分,工作就會非常順暢愉快;如果大家只是計 較、攻擊、批判,彼此的力量就會分散抵銷,一加一不僅不等於二,甚至只有二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部門愈多愈不容易團結,而員工在公司任職愈久愈痛苦。

重視人品德行
有 的人能力很強,但是品德低下,沒有職場倫理的觀念,這樣的人不會受歡迎,對公司、社會也不會有大貢獻。還有,不重視職場倫理的員工,不容易找到穩定的工 作,因為他們一到新的職場,就把職場關係撥弄得很複雜,所以每個職場都待不久。這個問題出在自己身上,需要自己看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但是也有的人,才 剛加入新公司、參與新部門,該部門因他而整個改觀,工作士氣也大為提高。

希望每個人進入職場後,都能為自己所在的職場加分,使得職場的氣氛溫馨和睦、欣欣向榮,而與你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能感受到你所帶來的正面影響,這樣的時候,你便是一位自利利人的菩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