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朱自清 背影(師生合作 學習教案)

國文課 師生合作 學習教案

從朱自清 <背影> 一文談 < 家庭教育 > 之教學設計

(1) 認識朱自清散文的特色 , 透過閱讀認識朱自清清新細膩、 真摯生動的散文風格。

(2) 體會本文題目的意義和取材的角度與作者當時的境遇。
 
(3) 能透過閱讀背影一文進而深刻瞭解文中傳遞出的濃厚親情。

(4) 指出本文對「背影」描寫的意義 , 學習捕捉人、事、時、地、物的特色以進行寫作 , 使用抒情手法記敘親人間互動的寫作技巧。

(5) 分組企劃展演出自己的親子感動時刻 , 相互觀摩討論如何改善親子間的衝突與摩差。



朱自清 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北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92510  在北京






講述作者的生平   

朱自清(18981122日-1948812日),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長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現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所著合編為《朱自清全集》。在北京大學畢業,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積極參加五四運動 , 1917年家庭經濟困頓,為惕勵自己改名自清。「自清」出自《楚辭·卜居》:」意思為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字佩弦,因朱自清自感性情遲緩,感於《韓非子》中「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之語,乃字「佩弦」以自警策。

1919年,開始寫作新詩,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任教於杭州第一師範,十一月,文學研究會正式成立,其為早期會員之一。爾後文學創作不墜 , 發表於多處著名文刊 ;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 

1931年留學英國, 1938年到昆明,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在抗日戰爭中,不顧生活清貧,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從事教學和文學研究,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等書。 

1948618日,他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8月因胃潰瘍死於北平醫院,年五十一歲。朱自清死於貧病交迫之中,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毛澤東稱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說朱自清是不吃美國救濟糧餓死的。(而朱自清在日記中的記述並非缺少食物)


作者的散文風格

朱自清散文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簡樸平實,平淡自然,簡鍊委婉含蓄,描寫細緻生動,細膩傳神,綺麗纖細,善用比喻,有時則過於精細。朱自清善於言情,情感真摯動人,清新雋永,用活的口語。他又善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絢麗多彩,情調與音韻和諧。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長寫景、抒情見長,如「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也有些作品著重於社會現狀的批評。
                            課文導讀與賞析

《背影》為朱自清創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文章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愧疚和懷念之情,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緻最具魅力。

第一段:是描寫朱自清一家人所遭遇到的種種不幸。
而後朱自清要到北京讀書,父親要到南京找工作,所以兩人便同行。


第二段:到了南京,朱自清的父親擔心朱自清,猶疑不定,
最終還是不放心他人,決定自己送兒子。


第三段:描寫父親在車站要送兒子離開之前做的事,洋溢著濃濃的父愛:

1.      與腳夫(搬運行李的人)談價錢→暗指父親省吃減用。

2.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作者自省)

3.      將紫毛大衣舖於座位→紫毛大衣象徵父愛,父親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兒子。

4 . 三番兩次的囑託茶房的人善待兒子。(父母總擔心自己為孩子準備得不夠)


第四段--描寫父親爲作者買橘子的經過,也是這篇描寫最細膩的地方。
(黑步小帽、黑色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暗指父親省吃減用)


第五段--描寫父親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但父親卻不想讓作者擔心。


末了能體悟作者感觸 , 體會深摯的親情,並懂得回應親人的關懷。
{行孝} 要即時 , 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