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恆春菜市場 劉克襄 (地方觀察文學報導數篇)

恆春菜市場

美好的一年──劉克襄恆春漫步 /台北.劉克襄.文

 在南方之南的恆春菜市場裡,會邂逅什麼呢?佇立中正路和福德路的交會口,我充滿了比走訪墾丁海岸森林更大的好奇。

 往左,這座熱帶古城的多處遺跡猶然健在。土牆、老街和石碑之類的內容,總是吸引好些對歷史人文有興趣的旅客。電影《海角七號》的熱潮雖已過去,但也有那麼三四處拍攝的景點,繼續在此吸引年輕族群的圍觀。遊客大抵是往這方向的街坊巷弄彎繞,一邊尋找肉包、綠豆饌之類的美食。縱使日頭赤炎炎,仍有些許旅人甘冒中暑,執意沿街來去。

往右,一路通底都是菜市場的形色。當地人忙著進出買賣,喧譁如一般市集。

 



街角大方請我吃檳榔乾的阿嬤。(劉克襄/攝影)

 入口三四家檳榔店,大顆大顆的菁仔堆了好幾攤,也有現貨裝在麻袋裡的。不斷有路人停靠,拎著一大包離去。購買者男女老少皆有,沒什麼性別差異。
 新鮮的菁仔成堆,旁邊還有長期曝曬後的檳榔乾,或者再熬煮過的乾貨,隨手可取來嚼食。我好奇地趨前端詳,老婦人慷慨地塞給我三四顆,請我試嚼。
 「比口香糖還天然!」她鐵口直斷地誘引。嚼食後,不像菁仔的青澀,我旋即成為檳榔乾的愛好者。隔天離城時,還跑來買了一包。

 檳榔攤旁還有位婦人臨時插花進來,販售著新鮮的鳳尾草和其他中藥草。鳳尾草仍沾著露水和泥土,一把二十元,便宜得教人吃驚。這等青草茶的必備藥草,在萬華青草巷都是曝曬後的乾貨。也不知從哪兒運來,價錢常貴得教人咋舌。若是像這等新鮮藥草,恐怕都要百元起跳了。


 
繼續往前,琳瑯多樣的蔬菜攤,擺著各種時令蔬果。最特殊的是雞肉絲菇,一大把暗灰地堆放著,彷彿即將丟棄的廚餘。但細瞧之,根部仍帶有土壤。我首次在菜市場看到,眼睛瞪得特大,委實不敢相信這等罕見的天然食材,還有人在叫賣。

 老婦人看我臉帶驚奇,彷彿很識貨,遂主動開口,「今早摘的,要嗎,一斤兩百元。」

 「這幾日沒下大雨,怎麼會有?」我懷疑道。

 「咱們這兒露水夠,有時也會長出,長得很好。不信你看,這柄上的泥土都還是溼溼的。」老婦人振振有詞地辯駁。老婦人並未哄騙,菌柄長及手掌,菌傘半徑亦寬如拳頭,足見生長環境良好。這古城之後,排灣族群生活的層層山巒到底是什麼環境呢?我心中浮昇起許多美好的想像和綠野風景。

幾乎每位賣菜的婦人都戴著斗笠或草帽,再用包巾把自己的手足圍得密不透風,僅露出小而黧黑的臉龐,避開日頭的長時曝曬。

 旋即再行,抵第一個十字路口。兩位老婆婆擺著一個混合攤位,木架上陳列著諸多藥材乾貨和芭蕉、芋梗、地瓜葉等。一堆剝好殼,亮著巨大嫩綠筍身的竹筍,醒目地亮麗著,引發了我的興趣。

 筍的種類我大抵熟稔,麻竹或春筍(孟宗竹)都無須如此大費周章,先剝皮露餡。眼前展示的竹筍內涵教人困惑,結果老婦人報以,「山竹的筍!」

 什麼是山竹?別的地方怎麼沒聽說,再仔細聊,原來是刺竹,從山上辛苦採摘下來的。怎麼刺竹也可以吃了?經驗裡,其他地區很少聽說有挖食的。她們忙著買賣,我只好帶著疑惑上路。

 再往前沿著街衢,都是一般尋常菜市場的風景,賣熟食的豬肉的水果的魚肉的粿食的便宜內衣褲的,我匆匆瀏灠而過,隨即又注意到一位騎單車來的婦人,只拎了兩個袋子就地鋪位。

 其中一袋是削得只剩綠色長桿的刺莧,綑成好幾大把。另有好幾包山竹切片,雪白奪目。整個早上就賣這兩樣嗎?她的隔壁一樣賣得很少,罕見的金瓜和鳥仔莧嫩葉,加上尋常的地瓜葉,這樣似乎就可以賺零錢度日。

 



山竹(刺竹)與切過浸水的竹片。(劉克襄/攝影)



 在地人的熱情

 走到第二個十字路口,儘管被太陽曬得大汗淋灑,我又被眼前轉角攤販的食材吸引。一大盒的保麗盒,堆著小山高的雨來菇。這款像木耳的食物可非菌類,此地餐廳為了好賣,特別標示為特產:情人的眼淚。

 很少雨來菇如此豐碩,以前在花蓮黃昏市場看到的,多半肉質貧薄而瘦小,這兒的肥大令人垂涎,一如雞肉絲菇。我禁不住讚歎,好奇地打探取材之處。

 「這兒的草埔特別會生長,比別的地方都好。一斤才八十元。」老闆很清楚自己貨色的優點,而且以自然觀察地知識,推介了旁邊的鹿角菜,「墨綠的鹿角菜深居淺水海岸,海水來回流動的地方,才能長得特別美好。這些都是大潮遠退後,走下岩礁,才能採得如此生鮮,一個月只有一次。」

 我大感驚奇,問老闆可以拍照嗎?夫婦倆都點頭,隨便我攝取。老闆主動介紹自己叫林水吉,道地的恆春人。我在那攤位徘徊許久,捨不得離去。林太太見我肩著大背包,在棚外被陽光曬得辛苦,旋即招呼我進去小坐,至少把背包卸下來好拍照。

 這一菜攤主要是林太太負責,先生從旁協助,隨時騎機車運送蔬果到餐廳。他們賣蘿蔔乾、菜豆乾、青辣椒、草木耳和鹿角菜,還有剛剛不斷邂逅的山竹。

 無庸置疑的,山竹是這兒的特產。台灣其他地區的竹筍,經常食用的,約莫六七種,但很少有食用刺竹的。一來苦味高,一目一刺不易挖取。但林太太道出了此地此時為何普遍食用的原因。

 山竹是山上的,以前恆春窮人多,暑夏才有出筍,當然要趁機採來食用。恆春也有其他竹筍,諸如烏腳綠和綠竹,唯產量不多,價格偏高,有錢人才吃得起。山竹一斤不過五十元,由於味苦,必須切成薄片,浸泡一二天,才能去苦。他們多半清炒食用,但若能煮新鮮的魚風味更佳。

 林太太還感歎,小時若有草木耳和山竹就是美好的一餐了。提到這兩種食物時,那緊密包裹在布巾裡的臉,露出知足的微笑。

 隔壁的婦人姓張,每天遠從屏東開貨車,載著一隻愛吠叫的小白狗到來。她也在賣蔬菜,主要賣綠竹、烏腳綠。還有一些長相較好,恆春無法栽種的時蔬。

 她問我是做哪一行的?我回答無業遊民,偶爾寫些文章。她們認為我在客氣,隨便開玩笑,猜測我是記者。

 旁邊一位聊天的中年男子聽到了,興奮地權充嚮導,硬拉著我走進菜市場裡面,觀看新鮮的魚貨。走進公有市場的大樓後,他熱心地介紹了倒吊、臭都仔、河豚,還有製作海香菇的花枝皮,都是此地紅柴坑漁港撈捕上來的新鮮魚貨。


 找回生活之味

 拍完照,再回到林太太的攤位,不知要去哪兒了,眼看天氣酷熱,乾脆繼續坐在攤位後,看他們賣菜。原本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但過了十點,人潮即快速散去。

 林太太繼續介紹自己的食材。青椒是自己種的,不會辣的辣椒。恆春日曬風吹都足,嚼感十足。蘿蔔乾用小蘿葡栽種,十月就採收,風味更醇,製作時也絕不含防腐劑。其他攤上的食材,都是從鄉親批來寄賣的。

 張太太看我揮汗如雨,對食物特別好奇,從後頭的冰庫取出一罐山林投果實熬煮的涼茶,請我試喝。我初次嘗到非常驚奇,大讚此茶風味特殊。她聽我如此稱許,再取出一種黏稠而有膠質的茶,我再嘗試,果然有另一番飲料風景。原來是採集自海岸的蜈蚣菜,微火熬煮而成的。

 林太太很同情我,一路都用走路,跟其他遊客不一樣,再給我一瓶椰子水,「這一罐,等一下上路時喝,免得著沙。」

 我跟她們說,這三種果物或許都可以研發,販售為此地特色。尤其是蜈蚣菜和山林投,別地甚少聽聞。她們聽了笑開懷,但賣菜種菜夠累了,只想自己喝得快樂就好。

 林太太在紅柴坑出生,年紀跟我一樣大。小時家裡貧窮,就讀山海國小時,總是高掛著昂貴的鞋子,赤腳上學。現在山海國小的營養午餐,都是核三廠免費提供。但她小時,中餐都得跑回紅柴坑吃飯。有時還不一定吃得到,只好再挨餓跑回山海上下午課。以前家裡有八位兄弟姊妹,都只有小學畢業。那時還差點未讀完,準備去看顧赤牛。小學畢業後,只識得一些字,不會寫。日後跟這裡的部分女生一樣,都去做瓊麻工,工資待遇還不差。

 二十歲時,她嫁給林水吉,搬到恆春裡面。二十六歲賣菜到現在。最早在中正路,賣了二十多年。市場移到福德路後,她跟了過來。仔細推算,也有十三年的歷史了。就這樣,一生如是簡單,好像幾十個數目字,簡單幾分鐘就可交代。

 張太太誇讚她,四個孩子都是大學畢業。林太太笑了笑,很滿足地凝視著每天張望的街景,不再說話。

 近中午了,她們開始收攤。今天星期二生意向來差,星期六日較好。中午收攤回家,休息一陣後,下午三點她們還要去農田工作。晚上九點入睡,隔天四點就要起床,準備菜市場的貨物。

 林太太騎者KYMCO光陽機車,把一些未賣完回的蔬果裝載上後座。我走到十字路口,在檳榔攤休息時,她騎車經過,特意跟我揮手再見。

 過了三天,我再去菜市場,準備買一些山竹回去。她高興地塞了一大包蘿蔔乾給我。還再三交代,炒菜脯蛋前,先要清洗去鹹才會好吃。

 這趟旅行邂逅了山竹、雨來菇和雞肉絲菇,又遇見好些善良婦人,我帶著滿滿的收穫和溫馨離去。就不知下個季節來時,會有什麼不同的物產?下回來恆春,首先想拜訪的地方,應該還是這裡。當然,這幾個朋友也一定得再問候...(未完,更多精采請見印刻雜誌84期八月號)

 
作者簡介:劉克襄
 自然觀察旅遊作家、生態保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來創作主題多以小鎮旅遊、蔬果保育為主。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遊指南等著作數十本;近作《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 




 
 
 2015屏東國際彩稻藝術節 空拍

屏東2015國際彩稻藝術節3/28登場 全球第一座LINE彩稻田即將可愛亮相

誰說只有手機上才能看到LINE FRIENDS卡通明星?屏東縣政府為舉辦「第一屆屏東國際彩稻藝術節」與LINE合作,在廣達1公頃的農田種出大家喜愛的LINE FRIENDS卡通明星角色,當稻浪隨著清風吹拂擺動,熊大、兔兔等角色就彷彿在屏東平原上奔跑,栩栩如生,令人驚艷。


潘孟安縣長表示,屏東縣是台灣重要的糧倉,也是觀光旅遊大縣,首次舉辦彩稻藝術節把農業與觀光、文創結合在一起,感謝LINE同意角色授權,並提供彩稻圖案設計稿,讓屏東縣政府可以用彩稻種出最受台灣人歡迎的熊大兔兔等角色。

而彩稻是農業試驗所經過多年研究,利用化學誘變培育出的變種水稻,讓水稻葉子不再只是綠色,運用在彩繪大地上,可活絡地方休閒產業,提高經濟效益。屏東縣政府此次取得「紫、白、金、綠」四種顏色的稻田彩繪技轉授權,委由神農獎得主林清源和苑里農會種植,結合正修科技大學等將近10種專業技術,讓圖像具備立體感。

LINE台灣總經理陶韻智也很高興此次與屏東縣政府合作,LINE在台灣有1700萬註冊用戶,LINE FRIENDS卡通明星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陪使用者在對話中傳播情感,希望此次不只協助屏東帶動觀光,更希望屏東優質農業被更多人看見。

除了讓人驚艷的彩稻田外,為了關懷弱勢,LINE特別授權萬丹鄉井仔頭社區關懷協會製作印有LINE FRIENDS卡通明星圖案的紅豆餅,在彩稻藝術節期間販售,有三種口味,熊大(紅豆)、饅頭人(奶油)、莎莉(芋頭),每個售價20元,不只幫助社區媽媽習得一技之長,扣除成本後的盈餘將做為社區關懷基金,提供弱勢家庭或老人送餐服務,讓愛心擴散出去。

記者會上,社區媽媽現場示範製作紅豆餅,她們選用萬丹鄉盛產且與農民契作的無毒紅豆,調製成香噴可口的紅豆餅,再依照不同口味烙印上各種LINE FRIENDS卡通明星圖像,不只好吃,更是可愛!

潘孟安表示,井仔頭社區關懷協會長年投入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老人、隔代單親家庭及高風險弱勢家庭兒童等關懷照顧服務,例如結合老人送餐服務提供中高齡婦女就業機會,關懷獨居長者陪同就醫等。這次彩稻節找來社區媽媽們學習製作特色紅豆餅,不但多次往返聯繫廠商趕工製作模具,犧牲假日休息練習製作,而且為了不浪費食材,還要將試驗成品吃光光,讓媽媽們大喊要減肥了!


彩稻面積廣達1公頃,為了取得最佳視野,縣府還特別在現場搭建了一座9公尺高台,讓民眾能從空中一窺全貎。考量高台承載量及安全,參觀人數將採總量管制,每15分鐘開放一梯次100人上台欣賞,每梯次可觀賞10分鐘,平日開放8小時,假日9小時,每天最多可容3200人上台參觀,請民眾依序排隊取得彩稻觀賞號碼牌。

且彩稻農田地點位於屏東縣南州鄉與東港鎮交界處,鄰近南州火車站,屏東縣政府更歡迎大家多多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前往觀看,縣府在南州糖廠規劃停車場及接駁車,遊客可在彩稻田現場及南州糖廠接駁車二處取得號碼牌,每二小時發放一次。縣府並體貼行動不便的身障者,每梯次提供10名身障及每位身障一名陪同者號碼牌,讓他們也能欣賞彩稻藝術。



來自颱風的啟示  荒野保護協會 徐仁修

    一個「賀伯」颱風,把潛藏台灣繁榮表相裡頭的各種可怕的沈痾全吹出來,在一片救災、高官巡視聲中,仍然只是聽到「增加消坡塊」、「加高、加厚堤防」的指示,沒有一位執政者敢面對災難真正的源頭,因為那會讓他必須行政責任。而且他也清楚很,不正常的細胞正在福爾摩沙的體內生長,如果打開腹腔,讓國人面對這樣的隱疾,會立刻病死一半有錢人,驚跑另一半有錢人。

    其實福爾摩沙的病也不是那麼難以治療,關鍵僅僅在於我們肯不肯尊重自然,二十二年前,我在報紙紙上發表「失去的地平線」時,已預見了台灣今日的災難,這麼多年來,我一直不斷地呼籲──小心大自然的反撲,可是我成了吠火車的狗,但我不得不說,這次重大的天災僅僅是個開端,對居住台灣的人來說,惡夢方始,而災難的根本原因是人類。

    地球有經過四十幾億年的動盪演化,到了人類出現時,差不多已到了幾年穩定平衡的狀態,漂移的板塊也不再有明顯的移動,即使有,也是非常輕微又局部的,所以,偶爾會來個局部的小地震,也許久了會來一次局部而規模梢大的地震,它大致會在「不自然」的地方出現較大的災難,通常是大城市,因為人類在地層上堆建了太多太重的人工建築,像橫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

    整個地球的生物經過億萬年的演化,也達到了自然的平衝,彼此相生相剋,形成了族群間的共存共榮,沒有一種生物會獨霸地球,直到人類出現,這種自然平衡才逐漸有了改變,而到了產業革命之後,人類不只獨霸地球,也開始改變了自然的平衡。

    由此,我可以去細細的體會,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蟲魚鳥獸的存在是大自然億萬年巧妙的形成,都有其神聖的意義。

    山上的一棵參天大樹能屹立千年百年,是種子、是生命、是風、水、陽光、土壤,加上時間巧妙的配合才得以完成。而大樹在它的範圍內又影響了風、水、陽光、土壤,因為大樹可以減低吹過它的風之速度,可以防止雨水的沖刷地表,又涵養水源。大樹的遮陰,讓半陰、嗜陰的植物以及樹苗可以生長,也加速了土壤的化育,使土地肥沃……。樹葉供應各種昆蟲的食物,昆蟲又成為許多鳥獸的食物……,果實也是許多雀鳥蟲獸維生的糧食……。

    所以,大樹是整個大自環境穩定平衡下的巧妙產物,而大樹又給它生長的小環境帶來了平衡與豐富。

    即使一棵大樹不幸枯死了,仍然有它重要的作用,它是許多鳥類(五色鳥、啄木鳥、貓頭鷹……)、獸(條紋松乘、白面鼯鼠、大赤鼯鼠)、蟲(各種形形色色的甲蟲)的重要棲所及食物,也是眾多野蕈生長的地方。

經由自然因子及各種生物的作用,枯木逐漸腐爛分解,它的有機質重新進入大自然能源循環系統裡,毫無浪費地為其他植物所吸收。

大樹緩慢地枯亡、分解、消失期間,原為大樹療蔭的樹苗遂有機會成長,並取代大樹的位置,整個小環境在輕微的變動中保持著平衡……。

但是,大樹如果被砍了、被運走了,那情形就完全不同:蟲、鳥、獸蕈失去了棲所、糧草,大樹所遮護的土壤完全暴露,幾場大雨就將土石沖入溪澗,形成泥漿。如果大樹砍得多了,就會變成洪流、土石流,不但為下游帶來災禍,也為水生物──魚蝦、水生昆蟲、水生植物帶來災難……,而原來大樹生長的地方,由於環境的急劇改變,以及失去土壤而變成裸露的惡地……。

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了解樹木對地形落差劇烈,豪雨集中的台灣島有多大的意義。可是,我們卻在全台灣的各個山脈(除了國家公園)濫伐濫墾濫建。為了種植檳榔、高山茶、高山蔬菜、高山水果,國人整片地推倒森林,在山坡倒行逆施。

為了開闢高爾夫球場則將樹林、山坡開腸破肚,為了遊樂區、為了運農產物、為了提高地價,在山區任意挖掘道路,甚至美其名為產業道路、為地方建設。所以一個雨量較多的賀伯颱風,就引起了可怕的災難,以這認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也正是濫墾、闢路最嚴重的地區,像信義鄉、尖石鄉、水里鄉……。

山區濫伐濫墾濫建除了造成他自己的災害,更給下游地區帶來加倍的災難,先是水患,然後是旱災。可是我的行政決策單位卻仍然在加高加堤防、增建水庫來著手,沒有從源頭做根本的解決方法──尊重自然、保護山林。

對山林保護負有重責大任的林務局,在一九八九年由業務單位(砍樹)轉為行政單位之後,好像突然從台灣的山林中消失了,我只有在有門票收入的森林遊樂區才感到林務局一息尚存。

 每年我爬上合歡東峰西望霧社、站在上巴陵俯望北橫、立在新中橫遠眺信義鄉、引頸在阿里山十字路口,在梨山……,這些地方的濫墾簡直像惡性皮膚癌在四處蔓延,每年一片一片新焚燒的林地,怵目驚心在這裡、那裡出現,林務單位每告發的案件,遠遠少於我的手指頭,是不是官僚單位都已練成視而不見的「大內心法」?還是不肖民眾使用了「五鬼搬運」、「乾坤大挪移」的大法?就像和平林道大理石採礦越界開採達到只申請面積的十倍以上,而主管的羅東林管處視而不見,須勞遠在台北的監察委員聞風前來調查。

 在河川大量開採砂石的後遺症也愈來愈嚴重了,不只許多重要橋樑紛紛告急,甚至沖毀,同時也使得沙洲消失、海埔地下沈、海岸後退。

 在台灣西部,原本每年都有許多砂、石被河水帶入海裡,這些砂石受海流影響而堆積在風汱較緩的地段,如此日積月累,再加上地殼的隆起,因此台灣西部自竹圍以南到台南,每隔一些時日,都會有海埔新生地的出現,這也是為甚麼從前濱海的鹿港、安平,如今已遠離海岸線,而著名的雲林外傘頂幻為何會出現的原因。

 但,如今各大河川大量開採砂石,不再有多餘的砂石出海,所以此項作用停止了,甚至原來的砂洲在被風浪掏入較深的海床又得不到新砂石的補充而消失。再加上沿海魚塭以及工業區的大量抽取地下水,反而造成許多沿海地區地層嚴重的下陷。

 花蓮溪被大量挖取砂石的結果,是沒有新的砂石入海來補充被風浪打入較深地區岸砂岸石,再加上加長的花蓮港防婆堤造成海浪向旁推移,使得花蓮溪口兩邊(南濱、鹽寮)的海岸略有後退的現象,而行政單位卻用更貴更勞民傷財的辦法來補救,就是定時放置大量水泥製造的消波塊在原來美麗的海灘上,不但以了獨特的海灘風景,也為水泥業開發新市場,找到更好的擴廠藉口。

 窮困的菲律賓今年八月七日否決了一項由台灣東帝士與日本財團合作投資百億台水泥廠計畫,理由是環境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但,我們這個全世界外匯第三多的國家,以經濟部工業局為首的一系列官僚,卻為台灣水泥公司在花蓮市的擴廠(由年產二十萬噸擴大為一百五十萬噸)開路護航,而花蓮縣長玉慶豐也可以無視於監察院的糾正,准台泥復工,徒然讓我們這些真正關心台灣的人覺得我的政府連菲律賓都不如,好像是來自第四世界……。

 近年我每次環島工作一趟,那種「這是一個將被放棄的島嶼」的感覺就越強,福爾摩沙島變成一艘即將被放棄的破船,遍島都是打著建設之名的大破壞,黑道介入大小工程、混入國會,貪污從紅包到官商大掛鉤,執法者變成最不受人民信任的人之一,政客比戲子還會演戲,民主成了分贓……,我不知道人民還相信誰?相信什麼?所以大家一起撈、一起賭、一起跑、一起……每個人都說愛這塊土地、愛台灣,但又有誰真正在乎台灣?

 台灣錢也許真的淹腳目,但台灣的污水、洪水及垃圾,卻已淹到鼻子。這是一艘即將被放棄的船、水手帶頭洗劫,卸了零件拆甲板。美麗之島,逐漸變成廢墟台灣。

 很不幸的是,上一代的無知、自私、貪婪,在自然環境上所造成的傷害,卻要由下一代來承受大自然的無情反撲,而且是我們這些真正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後裔來承受,而那些罪魁禍首早已攜家帶子到西方做寓公。


 所以,你不打算移民,如果你真愛你的孩子,請來加入關心台灣大自然的行列,不要讓你心愛的孩子生活在越來越惡劣的環境中,不要讓少數的人來禍延我們的子孫,歡迎來與我一起打拼──荒野保護協會02-29303193




「六堆運動會」
起源於客家先民共禦外侮
捍衛家園的歷史,
素有「大武山下的小奧運」的美譽,
是高屏六堆客家鄉鎮延續多年的重要活動。

2006年開始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便與
高屏六堆地區12個鄉鎮合作辦理
將六堆運動會擴大為當地的盛事
「六堆嘉年華」,雙軌並行,
擴大為12個鄉鎮的裝置花車、聖火傳遞、
客家特色商品展售及客家藝術表演嘉年華等,
 以延續昔日六堆義勇軍團隊合作的歷史精神,
彰顯六堆在地文化特色。
今年六堆運動會將由前堆之屏東縣麟洛鄉公所主辦,
六堆12鄉鎮區共同響應,以展現六堆團結精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